在国际上,即使是工业化进程已完成的国家,在已有工业强国基础上,仍然提出“再工业化”、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,有的工业国明确指出意在应对中国挑战。在国内,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新常态的形成,都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制造业肩负着去产能、调结构、稳增长的重任。“中国制造”的提质增效升级已是一项十分紧迫任务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,是加快“中国制造”提质增效升级的重大举措。
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,既是“中国制造”提质增效升级的需要,也是互联网经济更为广泛、更为深刻影响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。实质上是发挥互联网对制造业创新的驱动作用,使制造业转移到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基础设施上来,实现工业体系由机械化、电气化、自动化迈向信息化的第三次飞跃。正如“意见”中强调的,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、聚合效应、倍增效应,既加快新旧工业体系的转换,又培育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,延续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辉煌篇章。
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,主体是企业,包括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,目前尤为重要的是前者。要以激发现有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为***,尤其是对传统企业的决策者,要提升对互联网+的认知度,落实指导意见的各项政策。同时要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,融合发展,通过创新发展思路、模式、业态,培育产业发展新生态,培育智能工厂、网络协同制造、个性化定制、服务型制造,分享经济等新型网络化生产和消费新模式。
《指导意见》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,打造产业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,强调要提升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三个能力,即提升基础技术、系统解决方案、安全保障等支撑能力,夯实融合发展基础,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。尤其强调要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关键技术,核心工业软硬件、工业互联网、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等四类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。这是基于互联网工业体系的“新四基”。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,原有的工业“四基”还要补课,基础原器件、基础原材料、基础新工艺和基础性核心技术,仍有不少短板,这不是仅靠互联网就能解决的问题。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,要同时发力两个“四基”,才会有好的效果,这也是融合的重要内涵。
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综合信息物理基础设施,也是互联网与制造业全方位深度融合集成所形成的新产业生态。工业互联网具备网络功能,实现机器、物品、控制系统、信息系统、人之间的泛在联接。工业互联网是也具备平台功能,通过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实现工业数据空间的集成、处理与分析。工业互联网支持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创新,实现智能化生产、网络化协同、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。目前主要工业国都加紧研究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,新的标准体系正在形成中,这是一件具有制高点意义的工作。
《指导意见》把制造业、“互联网+”和“双创”紧密结合起来,体现了创新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灵魂,制造业也是“双创”的主战场。融合的成果不是一般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,而是要产出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效率、新竞争力。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面向中小企业的“双创”服务平台尤为重要,中小企业是“双创”新生态中***有潜力、又***需要帮助的群体。
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,潜力巨大,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互联网+有难度。这项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,需要政府***关注、扶持,既不可无所作为,也切忌拔苗助长,特别在运用公共资金上,需要多研究、善选择、讲实效,有问责。